“三反”、“五反”運動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,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開展的“反貪污、反浪費、反官僚主義”和在私營工商業者中開展的“反行賄、反偷稅漏稅、反盜騙國家財產、反偷工減料、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”的斗爭統稱。建國初,不法資本家為了牟取暴利進行違法活動。在資產階級的腐蝕和影響下,政府機關里的貪污、浪費、官僚主義現象嚴重滋長,有的干部墮落變質。
中共中央于1951年12月1日和12月8日,發表重要文件表示嚴肅處理這種不良風氣。從此,“三反”運動在全國展開。在“三反”運動中,又暴露出大量的貪污盜竊行為與社會上不法資本家的行賄、偷稅漏稅、盜騙國家財產、偷工減料、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“五毒”行為密切相聯,要徹底鏟除“三害”,就必須反掉“五毒”。為此,1952年1月26日,要求向違法資本家開展一場大規模的“五反”運動。2月上旬,“五反”運動從各大城市開始,很快在全國大張旗鼓地開展起來。3月11日,政務院批準公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《在“五反”運動中關于工商戶分類處理的標準和方法》,把私營工商戶分為守法戶、基本守法戶、半守法半違法戶、嚴重違法戶、完全違法戶5類進行定案處理。
1952年10月黨中央批準了安子文、廖魯言關于結束“三反”、“五反”運動的兩個報告,這場運動勝利結束?!叭础?、“五反”運動,屬于中共早期的反腐運動,同時打退了資產階級的猖狂進攻,為實現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